来源:广东国土资源 本网站转载仅供学习与研究,格式有改动,请查阅原文。
日前,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国土政策青年研究小组开展第一次活动,重点关注当前土地管理政策走向、乡村振兴和宅基地制度改革等热点难点问题。
一、当前土地管理政策走向
基于宏观经济背景、国家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部署和当前存在问题,土地管理政策正在出现“六个转向”,分别是:
1.由城市转向城乡并重
全面强化农村土地管理,对农村土地还权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2.由增量转向增量存量并举
新增建设用地将逐步减少,存量土地将成为建设用地重要来源;
3.由开发主导转向开发保护修复一体
以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的土地资源保护性利用和系统性修复将成为主题,大规模开发建设将成为历史;
4.由分散转向统一
改变土地资源、土地空间“多头管理”、无序管理格局,统一的土地用途管制和空间管控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5.由重审批转向强监管
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利于,弱化行政审批,强化服务与监管,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6.由简单转向科学
随着对土地制度、土地功能、土地管理本身认识的深化,精准、系统将成为土地管理的关键词。
二、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当前,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受到土地管理政策诸多制约。要适应新形势新发展,革故鼎新、增加新制度供给。
1.改革过份强调用途归一的用途管制制度,探索以保留土地功能用途为底线、松弛有度的弹性用途管制。
2.支持农用地、建设用地混合利用,提升利用效能。
3.改善设施农用地管理,依据土地功能用途而非用地形态确认设施农用地,允许地方根据实际适当提高附属和配套设施用地占比。
4.改变以“种什么、建什么”来划分地类,借鉴国外经验按照土地种植的适宜性来进行分类。
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不等于鼓励各地盲目跟风搞“农家乐”、农村观光旅游。中国幅员广阔,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不可避免会同质化。美、日等国的经验告诉我们,乡村旅游、农业观光等给农民带来的收入有限、惠及的农民群体也非常有限。乡村振兴,根本上还是要靠城市化减少农民数量,靠还权赋能显化农村土地价值,靠农业规模化、智慧化生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三、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农村宅基地制度安排法理基础薄弱、权能不完整,传统的农村自发自治非正式管理制度被破坏而正式管理制度又未“进村入户、落地生根”,从而导致农村脏、乱、差,闲置宅基地、农房量大面广盘活难。宅基地改革正当其时。
建议
1.差别管理
北方与南方、东部和西部农村农情差异巨大,宅基地改革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不能全盘照搬试点地区经验“大干快上”。
2.注重利益均衡
积极通过利益引导政府、集体、农民、企业等主体共同参与、主动求变,慎防一厢情愿和利益分配不均。不考虑利益分配的改革不可复制、不可推广、不可持续。
3.统筹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
借鉴“公共池塘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在正式制度的框架下,推进农村集体土地自主管理,减少行政成本、提升管理有效性。
4.完善权利体系
推进“三权分置”,废止宅基地“无偿配置”,细化使用权,明确资格权不落地、固化到人且不可继承、馈赠。